乔纳森.科什纳是美国康奈尔大学政府系教授,长期从事国际关系与政治学研究,但这并不妨碍他把研究嗅觉延伸到了金融领域,在众多金融大家夸夸其谈的国际金融理论界跨界觅食、横插一杠,其在1995年出版了一本《货币强制——国际货币权力的政治经济学》,该书用大量篇幅列举了世界诸国汇率战的例子并加以剖释,这与前几年充斥我国民间的那些洋溢着民粹主义思潮的、出自非金融专业人士之手的系列货币战争、汇率战争、粮食战争、石油战争等等时髦读物有点相似。但不同的是,该书作者是美国常青藤大学里的大牌教授、政治学博士,他的研究功力独到,以政治家的眼光、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研究货币价格,来分析国际金融博弈中的政治因素,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国际货币汇率战中的政府行为,此刻翻阅该书,颇为切合当下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以及人民币、港币、美元三种货币此起彼伏的汇率变换中捎带出来的“汇率战开打”、“货币战争已经降临”之类的紧张气氛。
该书能为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出政治与经济、国家权力与货币国博弈的紧密联系,揭示一国政府如何利用货币优势地位来作为一种权利工具,进而实现其国际政治目标。此书在20年前出版后在业界名声雀起、赞誉有加,一直是美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生课堂的必读书目之一。
一、汇率的本质
传统的国际货币理论认为汇率决定由三大理论框架构成,主要有“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论”和“利率平价学说”。
“购买力平价论”说的是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汇率的变动也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
“国际借贷说”则认为汇率是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
“利率平价学说”讲的是两国之间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关系与两国的利率有密切的联系。
三种理论各有千秋,“购买力平价”反映了货币汇率的长期变动趋势,而“货币供求学说”是当下最切合实际的数量博弈理论,从某个时间段来看,货币涨跌的须臾一刻全在于博弈双方手中的筹码。
但在政治家的眼中,国家权力是实现国际政治目标的手段,货币权利是一国政府在金融领域强权政治的延伸,乔纳森将其主要作用归纳为一国政府如何利用该国货币的优势地位,对他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的货币实现政治权利的目标过程,而他提出的“货币优势地位”与“货币劣势地位”和国际金融理论中有关对国际货币的划分为“硬通货”及“软通货”有异曲同工之处。
他从政治学的角度将国际货币汇率博弈的关系归纳为三大要素,即:
货币操控
货币依赖
体系破坏
1、“货币操控”是指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兑换比例的变化,是由政府权力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这个政府权力当然是以强大的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地位、国际声誉等因素构成的,至于国家对货币汇率的操控如何实现,尽管其表述的方式有政治权利的色彩,但依据的还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例如其用经济学家的语气写道:
“在任何两个货币可自由兑换的国家之间,固定汇率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这一点是很明确的,除非是偶然的或通过刻意设计来实现:两个相关的国家, 实施步调一致的货币政策,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价格水平大体保持一致。当以上条件不存在时,弱势货币一方一定会被成功突袭,固定汇率也会随之崩溃。”
显然这是汇率战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香港联系汇率制不可一劳永逸的预言。
2、其所说的“货币依赖”是指某些小国或经济体的货币参与了某个大国的货币体系,这种参与依赖对小国来说是有好处的,例如,单个小国对大国货币体系的贡献相对较小,但却能够从体系中获得很多东西,比如货币的稳定,以及因为被体系隔离于世界经济而给自己带来一定程度的金融保护,相关的专业技术,以及与贸易、金融准入相关的条件,各种重要特权,等等。
目前在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其央行行成了美联储的附庸,更有甚者,有的国家没有中央银行,不发行货币。例如笔者去年在中美洲旅行时惊奇地发现,加勒比海小国巴哈马国其市面流通的货币就是美元。
港币与美元挂钩就是乔纳森提出的货币依赖的典型。自1983年香港政府决定港币与美元以7.75至7.78的幅度挂钩以来,港币汇率几经风雨,尽管其是在1997年的金融风暴中屹立不倒,用乔纳森的理论分析这实际上是走一着险棋,据史料记载,当年若不是中国的中央政府施以援手,香港的经济崩溃绝非危言耸听。
同样,乔纳森在书中对货币依赖的研究指出:依附于大国货币体系的小国面临国际货币大国举重若轻、信手拈来的四种处罚手段:强迫(enforcement)、驱逐(expulsion)、榨取(extraction)和诱陷(entrapment)。对其剪羊毛可谓易如反掌、唾手可得,限于篇幅,笔者在此不一一展开了。
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既然货币依赖险象环生,那么假如港币与美元脱钩,那么他稳定的根基何在?转而依附于人民币不是也同样存在中央政府的“榨取”和“诱陷”等不义之举吗?这又得回到政治与经济的范畴:国家是靠山,国家好、香港才会好。说得低俗一点:肥水不流外人田。
3、乔纳森的“体系破坏”理论是指一国发动的针对目标国货币体系的瓦解而带来的威胁或损失,这当然是赤裸裸的“货币战争”或者“汇率战争”了,他又把“体系破坏”划分为“策略性破坏”与“颠覆性破坏”。
二、汇率战的经典案例
乔纳森认为,“在经济权术的使用过程中,大国是实施国,而小国是目标国。研究显示,实施国在国民生产总值(GMP)上有压倒性优势,这是该国能够成功实施制裁的最低要求。”
如其所言,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任何时候关键货币的发行国都是最重要的玩家。乔纳森在书中列举了上世纪自1911年以来大大小小的28个汇率战的案例,笔者挑选下面三例在此做一介绍。
1、苏伊士运河危机
这是一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汇率战争。1956年10月31日,英国和法国军队进攻埃及,并宣称要夺取苏伊士运河。这显然触犯了美国的利益,于是美国首先在联合国提出议案,联合国投票以64票对5票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交战双方立刻停火并撤军。随后,美国在国际市场上大举抛售英镑,不到一个月,英国外汇储备减少了3亿美元,占外汇储备的15% ,但英镑贬值的势头仍未能止住,英国随即向美国人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未果,彼时美国财政部长乔治.汉弗莱在与英国财长的通话中撂下狠话:“除非英国遵照联合国的的决议撤军,否则总统也爱莫能助。”
同样,法国的法郎也面临着快速贬值的窘境。最后苏伊士运河危机以英法两国撤军而告结束。
美国的决策者在面对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能如此快捷地动用汇率武器,这与美国的国安会会的架构有关联,在国安会的联席会上,美国财政部是位列国防部之后的常务会员。至于美国财政部的功能有哪些、与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有哪些差异,那得用另一篇文章才能说清楚。
2、君子协定下的法郎危机
1936年9月25日,伦敦、纽约、巴黎同时宣布法国法郎将要贬值,且英美两方将不会实行报复性措施,未来三国将在所有的货币事务上进行协商。这一协议被称作“三方货币协议”。然而,协议实施后,法郎却走上了由小贬转大贬的不归路,两年间共跌去了43% ,经济因此遭受重创。很快,法国也在德国的进攻之下亡国了。
这个案例对于当下中国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为去年8月11日央行调低人民币汇率以来,本币贬值预期的阴影挥之不去,甚至有去年9月和今年1月产生的境内、外汇率高达1600点的差异记录,令人不堪其忧。
3、坦赞铁路时的汇率战
中国人对上世纪70年代中国政府千里迢迢派人携资金技术加设备在非洲修建这条铁路是难以忘怀的。然而不人不为国人所知的是彼时彼地发生了一场汇率战博弈。
赞比亚盛产铜矿,却由于罗得西亚的独立使赞比亚变成了一个不靠海的内陆国家,通向南非海港的铁路因彼时的种族隔离制度不能通行,急需一条通向坦桑尼亚的铁路出口铜矿拉动经济,两国将眼光投向了中国。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夹在美苏两大冷战阵营之间,急需拓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交往。于是,从1970年到1976年,5万余名中国人被陆续派往非洲,凭着“国际主义”和“勒紧裤腰带”的精神,建成了这一条横跨东非的动脉。
实际上,盛产铜矿的赞比亚并不穷,当年赞比亚以8000万英镑的外汇储备成为英联邦非洲国家内英镑的最大持有者。
作为英联邦成员,赞比亚当然要向其宗主国讨说法。赞比亚总统卡翁达对英国可运用的手段有三种,一种是威胁脱离联邦,另一种是威胁切断对英国的铜出口,还有一种威胁是出售赞比亚持有的英镑资产,这可能会对现有英镑区国家造成危害。
于是,至1964年至1967年,由于赞比亚的带头减持英镑,令非洲的英镑结余由7.5亿英镑下降到1966年的2.54亿英镑,并引发了国际市场上的英镑危机,最后由英国妥协,承诺对赞比亚实施一揽子补偿性援助计划而结束危机。
该书作者将此案例归纳为赞比亚为了迫使英国以武力手段评定罗得西亚的叛乱,而于60年代末期对英镑体系发起了“策略性破坏”,赞比亚迫使英国给予了重要的补偿,是成功的。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南非种族隔离解除后,非洲南部其它的铁路分流了坦赞铁路的铜运输量;中国80年代的对外援助政策调整也直接导致每年对坦赞铁路派遣的技术人员直线下降——坦赞铁路如今面临着管理、技术、资金各个层面的困难。
三、为什么会发生汇率战
该书出版于1995年,显然,令亚洲“四小龙”、“四小虎”们威风扫地的1997年以汇率战为特征的亚洲金融风暴发生在其后而没有收入书中,但此前在1992年调动量子基金的百亿美元下注对赌英格兰银行无力捍卫英镑的汇率并轻松将10亿美元收入囊中而一战成名的索罗斯也没能入选,这当然是作者的疏忽和刻意回避,毕竟此刻英美联军正在海湾战争中并肩对付伊拉克的萨达姆,而作为英国盟友的美国华尔街金融大鳄不该在此刻于金融市场上背后插刀。。
所谓汇率战,无非是国家利润利用货币作为武器来谋取最大利益,或者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中高抛低吸的手段赚取利润,而由企业出面迎战国家在背后支持的汇率战则更具有隐蔽性与合法性,毕竟国家是有无数个个体组成的,企业盈利也为国家贡献了税收。
为什么会发生汇率战,该书作者总结道:如果汇率维持在最优水平,任何偶然的下跌都将触发货币进一步贬值,因为每一次的汇率下跌都将削弱贸易平衡,从而进一步引起汇率下跌。在没有控制的情况下,汇率只有在最优水平之上才能是稳定的。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汇率站,货币的汇率评估是最基本的:一国货币的高估会遭到抛售(流出);而低估则会被吸纳(流入)。实际上,无论是一掷千金的金融大鳄或是在货币兑换中赚取微利的升斗小民,都会紧盯每日传媒发布的各种货币兑换价格,都在盘算某种货币的估价是否适宜,是否该高抛或低吸。
汇率战不息,金钱永不眠。
20160127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