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前几天,我写下《加息悖论》一文,首先向很有影响力的财经A杂志投稿,当天收到其回复如下:

您好,看到了您的文章,有几点看法如下:

仅仅从您目前的推论论据和结果看,您的观点是成立的,但是观察的范围太短期了,所以显得比较有局限性,这个话题需要放在一个更长远的图景下来讨论。目前热钱涌入造成的输入型通货膨胀,这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加息的过程中初期不可避免的现象,只有在找到一个利率和汇率的均衡点的时候,热钱才会停止大规模流入。热钱涌入的真正原因是人民币升值预期。

您的这篇文章建议先放在博客里面。更加有说服力的文章通常在方法论上,都需要一个较长的史观的视角来比较。

以下是谢国忠和沈明高的两篇文章,里面都谈到你目前稿子里的这种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有所不同的是,谢国忠建议人民币大幅升值到位,沈明高建议稳步升值。您可以参考看看。

http://magazine.caing.com/2010-04-12/100133924.html谢国忠  先加息后升值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ptd/20101105/02578903434.shtml 沈明高:要让利率处在一个相对均衡的水平。

谢谢您的来稿。您可以再观察观察。

保持联系。

日安

我又向很有知名度的财经B杂志投稿,也是当天收到其答复:

“王老师好!谢谢您的投稿。

考虑到本文发表时已经是明年1月初,我有如下建议:

1、根据12月份加息与否以及流动性的新变化,对文章进行补充;

2、“悖论”以前是否有先例?当然,人民币面临这种局面恐怕是第一次,但其他国家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能不能补充一下这方面资料?

3、要对冲美国QE,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不加息能解决问题吗?

所以,原文经过编辑后发表亦可,若您能在两周内扩充观点和论据,则更理想。

再次感谢您的投稿!”

看来编辑们的见解各异,于是我当天写下如下信函分别发给A、B杂志:

“某某编辑:

你好,

我写此稿之目的,并非是要象大师们滔滔不绝且信心满满地解读宏观经济走向及其应对 策略,而是为了阐述一个新的(首创的)经济词汇——加息悖论。 我今晚将另一种写法的博文发给你看就明白了,但前提是你已经 同意刊登拙文.

"一般情况下,加息能抑制通货膨胀","但在特定条件下,加息反而助长通货膨胀",这两句话如同说人 类跳高极限是2.4米,但在特定条件下(例如吃兴奋药或者在太空),人类跳高极限是3米 或更高。

经济学理论体系有很多定律、定论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作用的,如同辩证唯物主义的精髓:一切依时间、条件、地点等为转移.

“加息悖论”也就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发生的(有10月份的经济数据的反映),完全没必要看(12月)或将来的宏观经济如何演变,因为那个时候的一切的时间、条件、地点等都已经发生了变化——真理多走了一 步,就变成缪误了!

专此,

并颂秋安

王幸平”

很快便有了结果:A“执迷”、B“顿悟”,其复函分别如下:

A——“抱歉您这篇文章不适合我们的杂志刊登,我们倾向于采用提供中观或宏观图景的观点,因为可以相对看清楚全局,而不是象盲人摸象只抱着一只象腿就轻易的下结论。

也许这个比喻不太恰当,请多包涵,建议您可以把文章先发在博客上,看看我们的专业读者对您自创的加息悖论这一观点有何反响?或者您给其他媒体也可。

谢谢您对我们的信任。

保持联系。

礼”

B——“好的。本文将刊发,约两周后我会把编辑稿给您确认。”

话题:



0

推荐

王幸平

王幸平

151篇文章 93天前更新

曾在金融院校任教,在深圳特区央行、中资商业银行、外资商业银行工作,爱好旅游,关注金融问题。

文章